【概述】 早产是指在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(196~258天)的分娩。文献报道早产占分娩数的5%~15%。在此期间出生的体重1000~2499g、身体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儿,称为早产儿。早产儿死亡率国内为12.7%~20.8%,国外则胎龄越小、体重越低,死亡率越高。死亡原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、颅内出血、畸形。早产儿即使存活,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。因此,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。 【病因学】 约30%的早产无明显原因。常见诱因有: 1.孕妇方面 (1)合并子宫畸形(如双角子宫、纵隔子宫)、子宫颈松驰、子宫肌瘤。 (2)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,如病毒性肝炎、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、急性阑尾炎、病毒性肺炎、高热、风疹等急性疾病;心脏病、糖尿病、严重贫血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高血压病、无症状菌尿等慢性疾病。 (3)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。 (4)吸烟、吸毒、酒精中毒、重度营养不良。 (5)其他,如长途旅行、气候变换、居住高原地带、家庭迁移、情绪剧烈波动等精神体力负担;腹部直接撞击、创伤、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。 2.胎儿胎盘方面 (1)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。 (2)羊水过多或过少、多胎妊娠。 (3)胎儿畸形、胎死宫内、胎位异常。 (4)胎膜早破、绒毛膜羊膜炎。 【临床表现】 早产与流产相仿,亦有其发展过程,临床可分为两个阶段: 1.先兆早产:出现子宫收缩,至少10分钟有一次,每次持续30秒,历1小时以上。 2.难免早产:除有规律性子宫收缩,间歇期渐短、持续时间渐长,且强度不断增加之外,伴有子宫颈容受≥75%及子宫颈扩张≥2cm;或有进行性子宫颈容受及子宫颈扩张,且伴阴道血性分泌物或胎膜已破,情况与足月妊娠临床相仿。 【诊断】 子宫收缩与产程进展仅仅意味着妊娠即将结束,至于判断是否属于早产范畴,关键还在于确定孕周及胎儿大小。临床可从以下几方面推算孕周及估计胎儿大小: 1.临床推算:详细了解以往月经周期,询问末次月经日期、早孕反应开始出现时间及胎动开始时间;根据早孕期妇科检查时子宫体大小是否与停经月份相符合;参照目前耻骨联合上子宫长度和腹围推算孕周。 [1] [2] [3] [4] 下一页 |